智能手表踩着智能手机向上运动健康管理的新商业机会

2024-02-14 08:32:53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智能手表踩着智能手机向上运动健康管理的新商业机会在几年前,早期功能单一、续航短、生态不完善的智能手表还曾被讥讽为大号玩具,永远只能是手机的附属品。

  随着5G商用和IoT的火热,智能手表正在成为独立于智能手机的IoT的重要流量入口。如果从宏观的角度描述整个智能手表行业(更准确的是腕上智能可穿戴运动健康行业,本文讨论的对象也包括智能手环)可以发现,2021年,智能手表的独立宣言越发响亮。在IDC发布的《2021年下半年智能设备十大市场趋势》中指出,人们对智能设备的使用正在分散化,智能手机也不再是人们的唯一的选择。正在冲击智能手机地位的就是智能手表,2021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增长率同比上升37.3%,是智能设备中上升最快的品类。而同期智能手机的增长率只有6.9%。智能手表的独立也成了理解今年行业风向的前提,中国的腕上智能可穿戴行业今年的变化也在是这种大趋势之下的“变奏”。

  现代人已经不太可能离开手机,智能手表如果不能找到独特的存在价值,就只能继续成为手机的延伸。但智能手表“贴身”的特点是手机所不具有的,而这一点让它天然地成了和技术的交互界面,经过多年的发展,行业也已经形成了共识——健康就是智能手表独特的价值。可以说直到“运动健康”功能被引入,腕上可穿戴产品这个品类才线年行业的主旋律就是大厂在“健康”上的疯狂投入,而这种投入不仅限于开发某一种健康场景和功能,而是上升到了战略的高度,消费级智能手表杀入医疗行业已经成了不可逆转的趋势。今年7月,华米科技(以下简称华米)举办的Next Beat 大会,直接把主题定为“The Future of Health”(健康的未来)。

  而华为借助可穿戴布局运动健康领域的意图已十分明显。在今年的开发者大会上,华为发布了运动健康全栈升级战略——一个从智能硬件、算法技术到平台服务一手抓的宏大战略。在开发者大会的第一天,华为全球最大的运动健康科学实验室在东莞松山湖揭牌,实验室总面积近5000平方米,投资超2亿,其中光是一个高原模拟室造价就高达300万人民币。

  早期的手环和智能手表中只有计步、心率测量(准确度还未必可靠)这样的简单运动健康功能。但是随着硬件技术和算法的进步,智能手表能反映的健康指标也越来越“高级”,一个例子就是能指示多种潜在疾病的血氧浓度指标。继去年Apple Watch 6推出血氧测量功能后,vivo、华米等品牌都推出了有血氧功能的智能手表。

  如果说血氧含量是去年行业最热的健康指标,那么今年的明星就是血压。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中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经达到了2.45亿,很多患者一天需要多次测量。虽然家用血压仪早已实现了小型化,但离便携的要求还有距离。从便携性考虑,腕上可穿戴智能设备无疑是最佳选择之一。就在前不久冬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华为推出了智能手表新品华为WATCH D,而它也是华为推出的第一款腕部心电血压记录仪,而且通过了药品监督管理局二类医疗器械注册。

  华米在这方面也有斩获。副总裁王辉向懒熊体育表示:“今年华米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Amazfit GTR 3 Pro的发布。”原因就是这款手表第一次搭载了华米用五年时间研发的PumpBeats血压监测引擎。华米方面表示未来还要深挖血压监测场景,推进 24 小时连续血压监测,甚至用手表筛查隐匿性高血压。

  虽然智能手表的测量精度还有待验证,但2021年智能手表起码在血压这个指标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血氧和血压监测只是个开头,随着硬件和算法的进步,智能手表解锁更多更复杂的健康指标只是时间的问题,而每一个垂直的医疗领域,如果能做深做透,前景都不可限量。

  两个行业密集的合作和保险业的趋势有关。近两年保险行业整体低迷,行业正从重营销、轻体验的粗放发展模式,向以数据和科技为驱动的精细化发展转型,行业也在寻找顺应趋势的增长点。

  2019年底发布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中不但增加了“健康管理服务与合作”的规定,还把旧版中对健康管理服务成本合计不得超过保费12%的要求,调高到 20%。

  保险行业也希望在这块健康管理业务里挖宝,今年智能硬件和保险行业的密切合作就与此有一定关系。可穿戴智能硬件是健康管理的天然抓手。将其引入健康险首先能成为一项差异化的服务内容,也给了保险代理人在投保后和客户保持沟通的理由;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保险公司和被保险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识别高危人群投保,帮助保险公司积累精准定价经验,控制风险。

  ▲华米和德华安顾人寿今年的合作已经落实到了一款重疾险。再保险公司Gen Re今年承认华米的PAI运动健康评估系统可用于进行寿险承保决策。

  在美国,Apple Watch等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使用在保险行业已经相当常见,其中主要有两个合作层次,第一层次偏重服务,也就是通过硬件跟踪被保险人的健康指标,甚至提供医疗服务,第二类偏重经济,也就是通过可穿戴设备的数据鼓励被投保人运动,为更健康的人提供价格更低的保险服务,用这种方式降低被保险人健康风险(当然这种使用数据的方式在美国也面临争议,并且受到法律的监管)。

  虽然“智能可穿戴设备+健康险”模式在国内还处在发展的早期,相关技术、数据的归属和法规仍在探索,但可见的趋势是AI实时动态监测状态未来将常态化。以往保险公司为保险服务定价时通常要依靠一张“生命表”,也就是人群总体的生老病死残规律。

  2014年的腕上智能穿戴设备市场还在开荒。那一年定价79元的小米手环初代横空出世,以小米手环为代表的手环产品也一度相当风光。但根据IDC今年Q1的数据,中国手环市场出货量同比下降21%,这是手环市场自2019年第四季度以来连续第六个季度出现同比下降。第三季度手环出货量为461万台,同比下降44.2%,而智能手表市场出货量1068万台,同比仅下降2.3%(手环和手表出货量下降部分原因是疫情导致的供应链受阻)。

  IDC认为,需求正在从智能手环转向手表。2022年行业的一个主题就是智能手表和手环在低价大屏领域的竞争。原因之一是消费者对设备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智能手表能搭载更丰富的功能和第三方应用,而手环的功能场景升级缓慢;另外,两者的价格差距在变小,智能手表的价格越来越亲民,现在100美元以下价位智能手表的出货量已经和手环相差无几,而之前在这个价位手环是绝对的主导。

  初代小米手环并没有屏幕,但是逐渐进化出了屏幕,甚至在时出现了彩屏,第六代小米手环的屏幕尺寸达到了1.56英寸,面积比上一代大了50%,功能也一直在做加法,现在已经很难说清它是手环还是手表。这样的进化史似乎也说明了一个趋势——在大众市场手环和手表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手环是不是应该坚持它真正的样子,比如是不是就应该没有屏幕?手环有可靠无感的特点,如果把一些真正对用户健康有价值的功能加入进去,可能在垂直的场景创造新的增长,比如糖尿病和睡眠跟踪。”在这一点上,WHOOP手环也许是一个可参考的案例。

  今年6月职业高尔夫球手Nick Watney正在比赛期间,虽然Watney在三天前刚做了核酸检测,而且感觉身体良好,但是WHOOP手环却提示他的呼吸次数突然飙升。Watney迅速做了第二次核酸,发现果然中招,这个事件帮助针对精英运动圈子的手环品牌WHOOP加速破圈。

  ▲今年WHOOP宣布完成2亿美元的F轮融资,公司估值达36亿美元,在3月份公司宣布用户量比去年增长了7倍。

  在产品设计上,WHOOP一直非常克制——即使到了2021年,WHOOP手环依然没有屏幕。WHOOP最早瞄准的是NBA、NFL等联盟的职业运动员,要求产品能分析24小时的身体数据变化,包括比赛和训练时的数据,因此“无感”的手环是更好的选择。清晰的场景和定位产生了清晰的产品逻辑——一切设计围绕7×24生理检测。这让WHOOP摒弃了屏幕等非必要的设置,并能针对特定场景持续积累数据,改进算法,在垂直领域做出了差异化和壁垒。因此手环需要做的是从使用场景和定位上和智能手表有所区隔,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去年OPPO等手机大厂扎堆入局的局面延伸到了今年,甚至连一加在今年3月份都发布了首款智能手表,在全球智能手表的格局中,中国力量已经不可忽视。

  在今年7月华米在Next Beat 2021大会上推出了全球首款覆盖全身的便携式MRI核磁设备。智能手表和MRI设备,一个小,一个大,一个是商业消费级产品,一个是医疗专业级产品,但其都只是华米大健康生态的终端和入口。2018年底,在对“智能可穿戴的核心价值”这个命题反复思考后,团队决定拔锚驶向大健康。这几年虽然华米推出的产品之多让人眼花缭乱,但都是为了满足“健康”这个大场景下的细分场景。

  华米在过去三年用于研发方面的投入,平均每年达到4.1亿元,2020年达到5.38亿元。今年华米继续用All In的姿态扣题健康,先是3月干脆把英文名称从“Huami Corporation”直接改成“Zepp Health Corporation”(Zepp是全球最早从事智能运动硬件设计的公司之一,拥有领先的传感器算法和运动建模技术,华米在2018年将其收购)。Next Beat 2021大会除了发布自研芯片“黄山2S”和手表操作系统Zepp OS外,还推出了上文提到的便携式MRI核磁共振设备和Pump Beats血压引擎,下半年推出的Amazfit GTR 3 PRO手表第一次搭载了这个引擎。连今年华米首次推出的儿童手表Amazfit快乐鸭也没有英语和字典等学习功能,而是强调健康功能。

  “科技”是华米健康之外的另一翼。不管是芯片、操作系统还是算法最终都是服务于健康这盘棋,以操作系统ZEPP OS为例,从一开始就被定义为一个以健康为目标的操作系统。在科技方面,华米一直非常“有种”,能自己研发的,绝不麻烦产业链,芯片、传感器、操作系统和AI算法都要自己做。创始人黄汪在解释其中原因时表示:“穿戴产品要担当的健康监测功能任务越来越重,但市场上没有一颗芯片能实现这么多功能,还能保持很长的续航时间。”

  而华为对智能硬件的投入中则有一丝无奈。2021年,华为仍然没有走出制裁的阴影。财报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华为实现营业收入4509.71亿元,同比下滑32.14%,受到制裁影响最大的消费者业务收入甚至同比下滑了46%,华为曾经的现金牛手机业务已经跌出国内前五,在手机业务失血的时候,2021年,华为的消费者业务重心转到了其他的消费电子产品上,其中一个增长点就是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根据IDC数据显示,华为今年Q3腕上穿戴设备细分领域的出货量与苹果并列全球第一,同时在运动健康智能可穿戴上动作不断,在10月的开发者大会上,华为宣布将运动健康和智能家居一起作为未来的发展重点,还提出了华为运动健康全栈升级战略,显示出了巨大的野心,结合松山湖运动健康实验室的大手笔——这种大力出奇迹的风格的确非常的华为。

  在被懒熊体育问到今年行业的重要变化时,大部分智能手表品牌负责人都提到了华为的狂飙。当一艘航空母舰驶进浅海湾的时候,所有人都能感受到水位的变化。

  当硬件“大差不差”的时候,各家就要在场景上下功夫,比如华米在血压测量上的突破;华为针对跑步场景推出了专门的跑步手表HUAWEI WATCH GT Runner,试图挤进佳明、颂拓的领地;而在深耕越野跑、自行车等户外项目多年后,佳明则在借由瑜伽这样场景开拓更大众的室内健身场景,未来各家将会越来越重视场景的挖掘。

  软件和算法上的较量也在升级,智能手表要实现各种健康运动功能,不但需要硬件收集数据,更重要的是需要用算法黑箱处理数据,呈现出精确易懂的解读(比如跑步会生成的配速、心率、等原始数据,经过算法的处理形成评估跑步水平的跑力值指标)。同样的数据输入不同的算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功能好不好用和算法有很大的关系。

  去年佳明收购了头部运动健康生理数据分析公司Firstbeat,全球几乎所有运动可穿戴设备厂商,都曾使用过它的算法,其中就包括颂拓、佳明等在可穿戴式智能设备领域的主要竞争者。业界认为佳明的这个举动对行业有着深远的影响,对竞争对手来说相当于卡脖子。在收购完成后,颂拓已经不再和Firstbeat合作,而是转向了算法公司LifeQ。

  而华为大手笔投资多个运动健康实验室的作用就在于模拟各种运动环境,进行测试,最终产出算法,可以说华为对健康实验室的大手笔投资,本质上投的就是算法。成果之一就是华为跑步手表HUAWEI WATCH GT Runner背后的跑步运动训练体系“TruSport”。今年,其关联公司深圳哈勃科技还入股了跑步数据算法公司深圳永动科技。可以预见,在未来在算法方面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

  智能可穿戴的核心竞争力已经不在硬件本身,而在于硬件背后的服务。事实上,仅仅在一两年前,除了苹果这个老大之外,大多数的智能手表从本质看都是功能型手表,甚至可以被视为带屏幕的手环,而能安装App的智能手表还很少,更多的手表只搭载厂商自己的订制功能。但和2012年智能手机爆发期的剧情类似,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些大厂今年都在加码生态建设。华米今年发布了原生智能手表操作系统Zepp OS,并已在Amazfit GTR3等全系新品正式采用该系统,目前华米正在招募Zepp OS 首批生态共创用户开发者;华为今年也提出了HUAWEI Health、HUAWEI Research、Wear Engine、鸿蒙智联四大能力。其中HUAWEI Research面向研究机构开放研究APP开发框架,帮助第三方研究机构快速孵化创新应用。HUAWEI Health运动健康平台则接入了舒华跑步机等合作伙伴9博体育官网,成了运动健身、医疗、保险等行业的主动健康管理平台。可以预见的是,谁能搭建更丰富的生态,谁就能站在智能手表行业的上风口。

搜索